众所周知,心电图仪的作用主要是将心电信号进行采集、放大、滤波并输出结果,其中最大的技术难点是如何精确地滤波。心室晚电位可以在心电图上面显示出来,但是心室晚电位要比心电图信号弱得多(心室晚电位:一般在几十微伏以下, 频率高达500Hz ),检测心电图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干扰,更何况是心室晚电位呢?如果滤波不达标,其输出的结果无任何的临床诊断价值。
现有的陷波滤波技术可以满足心电图仪的行业标准,进行常规心电监测,却被明文禁止应用于心室晚电位的检测。一方面是由于心室晚电位的特性,另一方面是现有陷波滤波技术的劣势。因此,如何在工频干扰下准确的提取心室晚电位信号成为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
背景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国内现患心血管病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心力衰竭4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居民各类疾病死亡构成比例超过40%以上,位居首位,甚至高于肿瘤等疾病,并且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在医学上,心电图反映了伴随心脏活动周期中的生物电变化,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缺血损伤、心肌梗死等)最简单、快捷、经济的临床检查方法,是心血管疾病检验的基石。
心室晚电位是发生在心电图上QRS 波末端并延伸到ST段内的心电活动,其强度远远弱于常规心电信号。此信号在临床上比胸痛、呼吸困难、休克等其他表现症状和常规心电检测到的异常波动能更早的预警医生/患者心脏病变情况。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1-4周内若出现晚电位,则预示在6-24个月中,发生心源性猝死及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高。因此,这个信号的提取对于心肌梗塞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肌病患者以及导致的晕厥患者而言,检测的意义重大。
通俗地讲,心室晚电位是一种心电信号,当任何人被检查出有这个信号的时候,一定要预防可能会产生的疾病,必要时请及时就医。
现实应用
对于心肌梗塞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肌病患者和晕厥患者而言,精确测量心室晚电位意义重大。有研究表明,心室晚电位,是一项可独立预测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参数,但其研究成果并未得到普及。究其根本,心室晚电位属于微伏级电位,小于一般噪声,极易受工频影响,且其无法在常规心电图上显示(常规心电信号为毫伏级电位,1毫伏=1000微伏)。而实际应用中,为避免误诊,不少医疗设备会将这类信号与其他干扰信号一同滤除掉。
因此,当今医疗研究领域及医疗器械行业中,心室晚电位信号的提取过程中受工频电干扰而造成信息失真,而解决此问题对于普及心室晚电位信号的应用极具价值。
通过曼森伯格首席科学家张通胜教授带领团队多年的研究,自主开发了的滤波技术(英文名:Pre-Sig Detection),有效解决了心室晚电位在信号提取过程中受干扰而导致信号失真的问题,让弱信号提取技术能够更好的在日常生活、生命健康、安防安检、能源勘探、通讯等众多领域发挥其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资料:网络公开资料
更多科技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M想科技